Monday 23 January 2023

2022年哥打巴鲁街道骑行

 

今天天气很好,我骑着小白出去了。

骑到了河边,看到几个人在绕着一棵树,然后手掌想着树,不懂是不是要吸取树的灵气,感到很好奇,不过也不去多问了。

在河边的一个平台,有一位男生在习武,有点像太极,不过动作有些快,又不像,就是不经意地看了看,然后在河边拍了一张照片,歇息一回儿就离开了。

草场的大门没开,但是有一个入口,让人们进入。

前面是一座纪念碑,在尾端也是一根非常高的柱子。

入口处的大炮,应该是战前的大炮。

草场对面是哥打巴鲁地标

来到了大草场(Padang Merdeka),草场提升了许多,环境也变好了,原本的草地,两旁铺上地砖,让人们可以步行和跑步,以前时常看到一群人在踢球,不过可能时间还早,都是来做晨运的人。我看到一座纪念碑,没仔细去看,有机会再去看,然后会再拍多几张照片,今天不是很方便,也不去干扰做晨运的人。

巫统楼,旁边是海南会馆

来到大路,是我时常从学校必经之路,右边是一座公园,还有一座巫统楼,以前是奥迪戏院,小时候妈妈时常带我们来看戏,七、八十年代的娱乐场所之一,后来回教党执政了,戏院也跟着一间又一间的关闭了。旁边是海南会馆,记得以前的乒乓赛是在会馆举行,当时还代表学
校去比赛,拿到不错的成绩。海南会馆楼下的店面,有鞋店、中餐馆、咖啡店,以前还有一间照相馆。

左边是永生堂,中间是皇后理发店,右边是食品店,
以前是咖啡店

福建会馆

马路的左边有一座两层楼高的店屋,有一间是中药行——永生堂,一间老字号。这一带的中药店,多数都是由客家人所经营。而药行的隔壁是一间理发店,也是老字号,妈妈年轻时也回来洗发和理发,看来已经过了半世纪了。而右边的橙色建筑物,以前是超市,记得旁边是一间麦当劳,后来超市和麦当劳关闭了,改成布庄,可是现在却不再经营了。

对面的两层楼老店,有几间金铺,后来也关闭,改成快递店、眼镜店和服装店,而最后一间的银行也搬迁了。店屋外的树木,也遮盖了这一带,显得有些阴暗。

这一带原本是繁忙的街道,可是入夜后,却变得很冷清了,繁忙的时候,就是放学和放工时间,因为这条马路是单行道,前往瓦卡峇鲁和购物中心必经之路,所以非常塞车。

永生堂后面是福建会馆,前几年学校举办百年校庆,董事部在福建馆举行推介礼和一系列的百年校庆活动。

曾经繁华的Hotel Temenggong,废弃很多年了。

老字号相馆——首都

附近的商场,七、八十年代非常热闹。

左转进入大路,后来改成单行道,曾经繁忙的经济地区,也不见繁忙了,入夜的时候,只看到交通灯附近的咖啡厅在营业,咖啡厅原本五金行,后来关闭了。五金行的隔壁是布店,还在经营着。而有的老店也转型为咖啡厅了,有的金铺还在经营着。

商店改成金店

几间由华人经营的老字号贸易商也改成金店了

早期是菜市,后来菜市搬迁了,改建成商场。

商场对面的老店屋,曾经由华人经营的贸易商。

大路旁的两层楼建筑物,早期都是由华人经营。

几间由华人经营的金店,还有新都餐馆。

二战前的建筑物,早期都是金店。

这一带也有几间中药店,有人接手的就继续经营,有的就关闭了。

有的老店也转型改成咖啡厅,有的还装饰很潮,
吸引了许多人来拍照打卡。

Jalan Temenggong,是一条繁忙的马路,尤其是白天,更是车水马龙,两旁的商店都是许多顾客前来光顾的商店。有的老店就由下一代继续经营,有的选择关闭,然后就出租继续经营。早期都是由华人经营的商店比较多,中药行、金铺、咖啡店、美都相馆、翁电器店、五金行、摩托维修点、文具店、布店、餐馆、贸易商、旅游社、明灯面包店等等。

早期的两层楼建筑物,楼上就是住家,楼下就经营生意,后期就建了三层或四层的建筑物,楼上就租给人,或是成为住家。记得这里也有一间是朋友们时常来学会计的补习中心。



Jalan Temenggong 两旁的分叉路,也是老街,还是可以看到两层楼的商店,有的也空置,有的成为廉价旅馆。右转的小路,进入Jalan Ismail,在这一带就是诊疗所,都是我们熟悉的符氏、吴氏、张氏、Dr Jega,还有在另一条街的刘氏诊所,记得小时候就会找朱氏诊疗所,长大后,也曾经向他筹款,他也很善心地捐助我,不过后来朱医生搬走了。附近还有几间诊疗所,可是忘了名称。

一群人,有的在老店,然后装修一番,打造具有特色的咖啡厅。

Jalan Ismail 的街道,也是两层楼高的建筑物,
都是几代人在经营的商店。

这一带的商店,早期都是由华人经营,记得有钟表店、五金店、摩托店、服装批发、食品批发、餐馆、咖啡店、电器店、诊疗所等等,后来有的店关闭了,很多都是由其他友族租借,然后做起餐馆,我偶尔会到印裔穆斯林买印度煎饼。




从Jalan Ismail 穿梭小路,就是华人菜市(baktiam)附近的街道,早在八十年代,是繁华的象征,这里有酒店,有卡拉OK。读书时代,就会和朋友到酒店参加舞会。毕业后,就到卡拉OK,疯狂一下,记得有一位朋友唱歌还非常好听。后来回教党执政了,许多娱乐场所也受到限制了,戏院、酒吧、卡拉OK,因为受到影响,也逐渐地关闭了。可能有的娱乐场所还在经营,不过也不去光顾了。






我从华人菜市穿梭到一条小巷,就在Jalan Ismail 的后巷,这里都是充满了回教色彩,以沙地为主的壁画,其中几幅壁画,是诠释为回教斗争的壁画,我不怎么去看。我往前骑去,都是以回教为主的壁画,来到最后一条小巷,才看到一幅画画有华人文字的壁画, 是建壹和几位画友的画,建壹曾经在学校画了一幅壁画,相当美,可惜这里的壁画,只是几个字,或许也不适合画什么画吧!有感这条小巷,就是充满了满满的回教的色彩。

Subway 后巷的壁画,文化、各族传统食物为主。

印度人的拉茶

传统文化

道地美食

民族乐器

华人色彩,海南咖啡店

马来民族传统艺术——峇迪

各族服装

我倒是喜欢其他小巷的壁画,从Subway 后巷骑去,看到两旁的墙壁都是壁画,都是以文化、民族、饮食、风俗为主的壁画主题,展示了吉兰丹各族的存在感。我很喜欢以文化为主的壁画,不管到哪一个地方,都显示了当地文化的延续,那是非常重要。了解每一个民族,互相尊重,每一个民族,各有各的精彩。

或许是因为下雨的关系,地上非常潮湿,沟渠也长满的苔藓,还堆积了树叶,希望市政局能关注有关问题,既然花了那么时间和借钱去设计的壁画街,那么就好好地经营下去,也不失为经济来源之一。


马来民族的Dikir Barat

早期被严禁的传统文化——皮影戏,近几年终于让
大众表演了,而著名皮演戏大师还是华人。

Nasi kerabu,马来民族的传统食物。

早期的马来人都是生活在甘榜,种植和捕鱼为主。

这幅壁画,应该是要纪念或是感谢在疫情为我们付出的一群人。

这些壁画是安乐鸡饭附近的小巷,两片墙壁,展示了吉兰丹的特色,传统文化、各族的特色。当然泰裔、华人和印度人的人数逐渐减少了,可是也不可忽略各族的为这片土地的贡献。

或许吉兰丹在其他人的眼中,她就是一个回教色彩的州属,可是从经济角度去看,我们更不应该忘记,这一带的繁华及发展,华人的付出确实是不应该被遗忘的。在战前的建筑物,留下的古迹,也无法掩饰华人在这片土地的贡献,只是时间的流逝,有的就选择离开,有的选择留下,有的选择让路。可是古迹是无法遗弃的,那就是最好的证明,证明了华人在经济方面,带动了这一个区域的繁荣。

我骑着自行车,慢慢地穿梭在小巷中,感悟了许多:

看着老店还守着是老一辈的人,然后默默地等待他们的下一代来守着他们的产业;

还有看到许多诊疗所的老医生,他们还是默默地为病人看病,虽然时间越来越短了;

看到老店改装为具有特色的咖啡厅,吸引了许多年轻人来拍照打卡,也带动了经济;

看到一间又一间的商店,原本挂着的是中文字体,后来卸下来了,改成满满的国文或是爪夷文;

看到以前的繁华街道,入夜的时候,来来往往的车辆已经慢慢地变少了;

后来改建的建筑物,或是新盖的建筑物,也特意挂上了具有回教特色的标志;

记得以前朋友家人的商店,他们也选择了离开,然后到外面去寻找适合他们的一片天。

这里的华人人口越来越少,希望选择留下的,会过得更好,这里还是有她的经济效应,要不然也不会吸引那么多的华人来这里找商机。就好像当初的家人,爸爸就是从关丹来到这里,然后有了一个家,而我也选择了留下来,就是因为喜欢这里的平静,就算离开,可能也是因为......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2022年哥打巴鲁街道骑行

  今天天气很好,我骑着小白出去了。 骑到了河边,看到几个人在绕着一棵树,然后手掌想着树,不懂是不是要吸取树的灵气,感到很好奇,不过也不去多问了。 在河边的一个平台,有一位男生在习武,有点像太极,不过动作有些快,又不像,就是不经意地看了看,然后在河边拍了一张照片,歇息一回儿就离开...